作為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伍炳亮在談及此次事件對整個紅木家具行業的意義時表示,自己的作品能作為國禮級別的家具不僅僅是個人的一大幸事,更是整個紅木家具行業的一大幸事,對處于轉型期的紅木家具行業來說不啻于一劑強心針,具有很好的提振作用。
紅木行業發展離不開“頂層設計”
明清時期是紅木家具發展最好的時代?;仡櫄v史上紅木家具在明清時期的發展原因,或許能給我們今天的行業發展帶來啟示。
推動明清兩代家具發展的要素主要有三:一是商品經濟的繁榮,二是文化生活的繁盛,三是自上而下的推動。明代工商業發達,文化繁盛,紅木家具作為一種藝術性與實用性完美結合的文化載體受到廣泛推崇,旺盛的購買力為高端家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得明式家具在中國古典家具史上達到了巔峰;隨之而來的清代中前期,尤其是康雍乾三朝,雖然文化上多有鉗制,但依然保持了基本面的繁榮,而在經濟發展方面更是堪稱盛世,這也使得清式家具成為中國古典家具發展的第二座高峰。而最后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明清家具的發展不缺乏頂層設計以及自上而下的推動。明清兩朝皇室對于家具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漢唐宋元歷代前朝,國家對于宮廷家具的制作尤為看重,連圖紙都需要一一過目欽定。雖然他們自身或許并未意識到,但實際上他們已經為紅木家具的風格及發展方向定下了基調,推動促進了整個行業蓬勃發展,直至臻于極盛。這也堪稱是中國古代家具發展史上最早的“頂層設計”。總之,經濟、文化及頂層設計這三個因素對于紅木家具的發展來說,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頂層設計”為紅木家具行業轉型升級帶來契機
我國紅木家具行業前十多年的發展正是得益于經濟的繁榮與商品消費的推動。十年來,紅木家具一度成為人們消費和收藏的寵兒,紅木企業、賣場和園區成倍增長,原材料價格更是直線上升。然而,自2014年以來,紅木家具市場開始降溫,產品銷路不暢,部分企業陷入困境,行業開始進入盤整期。
伍炳亮認為,一個行業的發展變革是不可避免的,關鍵看它是否是朝著更優質、更長久的目標,是否是一個去蕪存菁的過程。近年來,消費者的成長甚至已經超越了行業的成長。在傳統文化復興的大趨勢下,已經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消費者對于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的追求逐漸升溫,市場已經開始發生變化,消費者更加尊重文化、理解文化、熱愛文化。但很多紅木家具企業并沒有真正認識到消費者已經轉型,沒有意識到過去那種粗放式的、不重視紅木家具文化內涵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了。
我們不難發現,紅木家具行業現階段的盤整,正是因為在驅動行業發展的經濟基礎、文化積淀及頂層設計的“三大因素”中,文化與頂層設計并沒有完全跟上。其實,紅木家具行業“?!迸c“機”并存,國家層面對于傳統文化的倡導、新一代消費者對于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的追求實際上已經構成了新的市場機遇,而這也正是紅木家具行業新的發展契機。
在當今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已逐漸成為社會熱潮。綿延數千年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審美旨趣和道德底蘊,正日益浸染和影響著現在的中國人,并成為國人取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梢哉f,如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在國家層面上,弘揚傳統文化、實現傳統文化的復興一直都是國家大力倡導和不懈引領的方向。中式服飾與紅木家具在APEC會議上的高調亮相、大放異彩,黃花梨交椅以及陶瓷、書畫等成為國禮,即將進行的G20會議采用西番蓮紋緬甸花梨大圓桌……這些動向與民間日漸興起的傳統文化熱潮遙相呼應,已經成為國學、茶道、文化收藏等相關領域蓬勃發展強有力的推手,同樣也將成為推動紅木家具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紅木家具企業,對此應予以積極的重視與響應,惟其如此,才能順應潮流發展,加快轉型升級,走出行業發展的盤整階段。
在國家大力倡導傳統文化的今天,身處轉型期的紅木家具企業不應當忽視另一個重要因素——“文化”的歸位。紅木家具與文化氛圍是魚與水的關系,紅木家具好比是魚,沒有文化氛圍的“水”,也就失去了生機。消費者對家具的需求,已經由過去溫飽實用型的普通家具轉向追求設計與制作都富有文化藝術含量的精品家具,企業應當在紅木家具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意蘊下大功夫。這是市場的要求,也是紅木家具企業發展的應有之義。